虎门销烟是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开始的。虎门镇位于珠江口的东岸,是珠江水系八大口门之一,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。1839年6月3日,钦差大臣林则徐在此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,集中销毁了大量鸦片,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。
虎门销烟的具体地点是虎门镇口村的海滩,这里曾是旧时东莞县太平镇口。为了彻底销毁鸦片,林则徐采用了海水浸化法,即在海滩上挖设两个大池子,池底铺石防渗漏,四周钉板加固,再挖水沟引入盐水。将鸦片割成四瓣倒入池中浸泡半天,随后投入生石灰,石灰遇水沸腾,使鸦片完全溶解。最后趁退潮时将含有鸦片的泥浆水冲入大海,确保鸦片无法被再次利用。
虎门销烟历时23天,从1839年6月3日开始,至6月25日结束,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,总重量达2376254斤。这一事件不仅有效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,还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,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。
如今,虎门销烟池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在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和林则徐公园,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。每年的6月3日,民国时期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,而销烟结束后的6月26日则正好是国际禁毒日,体现了虎门销烟对世界禁毒事业的深远影响。